心态决定取态:DJI Osmo Pocket 用后感
鸣谢:Dennis Dung 接受访问及提供试玩片段
DJI Osmo Pocket 推出至今在市场上带来不少迴响,无可否认这支号称史上最细的机械式三轴手持稳定器的确打中主流大众的心理:极其轻巧之余又易用,而二千多元的定价以数码 Gadget 产品来说亦叫实惠,加上由 11 月尾发表以来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人气急升之余,就连当下以「正常价」也不能立即夺取心头好,霎时间已经仿如 iPhone 一样成为潮物的象徵!究竟这支贵为 2018年最后的「潮」器又应否入手,已入手的又会否真的「大导上身」,随时拍到一段段的惊世鉅着呢?
超低价 Vanguard VEO 碳纤反摺脚架 + 相机袋套装
骨骼精奇,随身随拍
手持稳定器不是新鲜的事物,小编数年前亦有入手第一代的 DJI OsmoMobile,虽然年事已高,兼且三轴的转动幅度较当今的手机手持稳定器有较大的限制,但是论扩充性能和可更换式电池设计,仍未被小编完全嫌弃。可是,过往用手机手持稳定器最烦的是体积太大,将手机夹「左摺右摺」仍需要额外的收纳地方,有时反之成为不想携带手持稳定器的理由。故此,初初接过 Osmo Pocket 时,无一被其精巧设计所吸引,即使普普通通的一个恤衫袋,都可成为 Osmo Pocket的容身之所。


一般拍家庭片段胜任有余
内置 1/2.3" CMOS 感光元件的 Osmo Pocket「贵精不贵多」,机身只有一个录影键和模式键,而模式键的用法与过往的 Osmo 系列产品差不多,「按一下」可以切换摄影/摄录模式;「按两下」可以将云台置中;而「按三下」则可以将镜头前后掉转,方便用家自拍或拍 Vlog;至于其余的拍摄设定就只可单靠机面上那小小的1" 触控式屏幕。说老实,一般的影片规格调校、拍摄 Timelapse/Motionlapse、玩全景相片,以及 FPV 第一人视角模式都可以单靠仅重 116g 的 Osmo Pocket 做得到,如果纯粹拍摄零碎的生活片段,小编觉得 Osmo Pocket 已经胜任有余,而在过去的一段日子走访主题乐园,亦不乏看到 Osmo Pocket的足迹,可见作为一件「入屋」兼一家大细可以使用的产品,这支迷你手持稳定器对普通人来说已经交足功课,足以改善昔日纯粹利用手机拍片的手震问题。




人出鸡,你出豉油!小心「装身费」得人惊
不过,Osmo Pocket「成也的骰,败也的骰」,虽则已有 Face Detection 玩人脸跟随拍摄,但如果想选定目标锁定,单靠小小的 1" 屏幕在操控上会变得困难,如果阁下的手指头有点大,要在触控屏幕上正确点选目标主体亦会有难度。其次,Osmo Pocket大部分的配件需要另购,而且部分所费不菲,定价 HK$2,699 的净机身,配合心仪的配件(如 HK$799 的「扩充配件套装」,内含「配件转接器」、「无线模组」及「云台控制拨轮」),「三千中」落楼已经不少得,当然这个价位就不包括 Osmo Pocket 当下被人炒高至「三千头净机」的水位啦!若然计算「食骨价」或「炒价」,连同「扩充配件套装」一併入手的话,一支 OsmoPocket「花」近四千港元绝对不出奇!所以在商言商,小编觉得当下 DJI 平平地「出鸡」,玩家极其量好像「出豉油」的话,这支「专用豉油」的成本亦绝不便宜,故有心将 Osmo Pocket 入手的你,小编就建议好好因拍摄需要而控制「成本」,免得到头来「爆笔」Out Budget。



适时为手机「金蝉脱『壳』」
Osmo Pocket 内置专门的通用端子,可分别利用 iOS Lightning 及 USB-C 接口来接驳手机,利用手机应用程式 DJI Mimo 提升拍摄能力,充分释放 Osmo Pocket 的功能。不过,现时手机的尺寸日渐庞大,小小的端子接驳组件成为手机与 Osmo Pocket惟一的支撑点和连线桥樑(按:如果阁下花钱为 Osmo Pocket 购买「无线模组」就无需利用专门配件接驳),故在拍摄时如何确认将手机牢牢地接驳在 Osmo Pocket 上亦是问题。再加上不少人都会为手机穿上各式其式的手机壳,像小编将 Osmo Pocket 接驳在 Samsung Galaxy Note 9 上,就要被迫「金蝉脱『壳』」,否则有时就会接触不良未能即时自动开启 DJI Mimo 手机应用程式和利用手机取景进行摄录。


Story Mode 曾沦为少数人玩意?
透过通用端子接上手机后,手机会自动开启 DJI Mimo 应用程式,此举确实值得一讚,而且开 App 后就会自动跳到教学画面,对于新入手的用家无疑是一件美事,不过当次次开 App 都如是的话,就好像硬性睇广告一样都变成了苦差,小编期望日后 DJI Mimo 更新后可以让用家自行点选是否硬性规定观看教学片段。而今次在 DJI Mimo 应用程式内,官方其实亦加入一个名为 "StoryMode" 的系列主体影片,利用多达 11 个罐头式设定,让应用程式自动控制 Osmo Pocket 云台相机的移动,当中更包括转场、色调和背景音乐,方便玩家即时分享影片。可是,"Story Mode" 功能由 DJI Osmo Pocket 发表至今仍是「极少数人」的玩意,原因是这个功能从未正式向公众发布,而大家早前在其他媒体或网络达人看到利用 DJI Osmo Pocket 把玩"Story Mode" 的片段,亦只不过是得到官方额外提供 DJI Mimo 的 apk 档案而已。由于 DJI 方面未有交代 "Story Mode" 功能何时正式上架,故不论在 Google Play 或 Apple App Store 都看到大量 Osmo Pocket 用家关于用不到 "Story Mode" 的「负评」,而有气愤的网民更质疑此举是否违反商品说明条例!似乎 DJI日后发布新功能的话,必须要在应用程式的安排上同步接轨,否则一边在宣传新功能,一边就反而引起公关灾难呢。








心态决定取态?一表看通入手「先机」
没有一件的产品是完美的,产品设计、硬件规格、软件配套、扩充性,以及价位等都可能会发现到缺点,而作为市场上第一部袖珍三轴手持稳定器的 DJI Osmo Pocket 亦是一样。不过只要大家清楚为何要入手 Osmo Pocket,好好享受它的优点和包容它的缺点,小编相信您亦可以成为一个开心拍片人的。以下小编就整理 DJI Osmo Pocket、手机手持稳定器和 GoPro HERO7 Black 运动相机的优劣,好让大家拣到一部心仪的拍片工具。
小编试用后感
如果当作取缔手机成为日常拍片的辅助工具,小编觉得 DJI Osmo Pocket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俗的防震效能和平顺的运镜方式,对比昔日用上双手紧握手机来得轻鬆,而且亦没有手机或 Action Cam 因用上数码防震反令画面视角被裁和因不断修正画面而有不流畅的问题。云台调校方面,除了设有一般使用的「云台跟随」模式外,亦有专为 Pan Shot设计的「云台锁定」功能(按:锁定云台上下摆动),至于要玩「第一人身份」拍片的,亦有「FPV」模式来固定云台上下左右的位置,藉以提升影片的临场感觉。小编试玩 DJI Osmo Pocket 时,亦曾将它带到去主题乐园拍摄,在一般拍摄景色、记趣时的问题不大,其 26mm镜头亦未算足襟见肘。可是,当与家人玩自拍一同入镜时,镜头不够广角的问题就会突显出来:两小口子一同拍摄还可看到一点背景,若一家三口就肯定会「迫爆镜头」。当然,小编都知道 DJI 有为 Osmo Pocket 推出专门的延长桿,不过全球不少主题乐园都已经谢绝延长棍之类的自拍棍入场,当下要用 Osmo Pocket 玩群拍就将镜头视角问题突显出来,还望下一代可以作出改善。


下一页: 达人点睇?专访摄录师 Dennis Dung